文章
  • 文章
搜索
期刊信息
更多

《太阳能》《太阳能学报》

  创刊于1980年,

  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出版

《太阳能》杂志:

  Solar Energy

  CN11-1660/TK  ISSN 1003-0417

  国内发行2-164  国外发行Q28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CN11-2082/TK  ISSN 0254-0096

  国内发行2-165  国外发行Q286

详细内容

聚焦高质量发展!2024智能光伏设计研讨会成功举办

  4月25日,由华为数字能源举办的“2024智能光伏设计研讨会”在东莞成功召开,作为国内光伏行业重大盛会之一,现场人气爆棚,气氛热烈。来自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行业龙头企业代表、设计专家共聚一堂,研讨产业前沿问题,探索行业技术突破,分享智能光伏系统设计方案和宝贵实践经验,以前瞻思维共同为中国光伏电站建设产业升级乃至全球智能光伏的发展,开拓更高效的发展路径。

01.png

图:2024智能光伏设计研讨会现场

“大咖”论道,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区副总裁雷光友在开场致辞中表示,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推动,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安全可靠、清洁低碳和经济高效。设计是高质量的源头,需要产业链伙伴缪力同心、携手同行。

02.png

图: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区副总裁雷光友发表致辞

  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杰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推进,促进新能源与电网、新能源与灵活调节电源协调优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电热首席工程师郑华出席活动,通过分享微网技术在沙特红海等大型微网的成功实践,证明了100%新能源的微网系统的可行性,其独立电力系统的成功实施,对新兴城市模式推广产生了有效的示范作用。

  许昌许继电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怀照分享了构网型储能电站设计经验,基于构网型储能电站需求分析,提出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并展示了华润三塘湖100万kW风电发电项目的建设经验。同时特别指出,储能单元采用华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方案,并获得电科院现场实证报告。

03.png

图:华润三塘湖100万kW风电发电项目

  中能建中电工程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丁雨指出,沙戈荒新能源项目开发设计要以规划为引领,充分利用资源,统筹项目开发,以提高新能源项目的整体效益。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副主任左幸提出,截至2023年12月,雅砻江流域已投产水电1920万千瓦、光伏103万千瓦、风电66.75万千瓦。面对大基地发开所面临的诸多难点与挑战,构建了从建设到运维再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数智化解决方案,保障电站的高效运营。

  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院新能源院副总工程师楼巍强调,分布式光伏在非耕地空间充分开发后,光伏市场的进一步挖掘潜力的最好方向是转向海上。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按照理论研究,可安装海上光伏的海域面积约为71万平方公里。按照1/1000的比例估算,可安装海上光伏装机规模超过100GW。

五大技术引领,推动构建“新质生产力”

  华为数字能源电站智能光伏业务总裁周涛在演讲中指出,商业、技术叠加政策驱动着光伏行业快速增长,光伏正在加速成为主力能源。尤其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光伏领域的一系列支持政策陆续落地,未来的增长空间是确定的。

04.png

图:华为数字能源电站智能光伏业务总裁周涛

  周涛在发表演讲中还强调,华为方案之所以能成为客户优选,来源于我们持续创新,不断提高解决方案竞争力。华为智能光伏在智能组串式逆变器、智能组串式储能、主动安全、并网性能及数字化五大领域通过持续创新推动了产业向前发展。

  华为围绕“光储用网云”推出了智能光风储发电机解决方案,实现高比例新能源下的电网稳定,同时给客户带来更优投资、智能运维、安全可靠的价值。

05.png

图: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光伏微网CTO佘宏武

  针对全球最大微网储能电站沙特红海新城项目,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光伏微网CTO佘宏武表示,我们打造了满足“源网荷储”要求的新型微网系统,实现了绿色电力长时稳定供应。我们还会将这一技术延伸到新型电力系统,从而实现新能源100%的接入与应用,让绿电真正成为主力电,惠及千家万户,千行百业。

06.png

图:2024智能光伏设计研讨会现场

  在过去十年,华为通过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融合创新,以智能光伏解决方案推动行业从低成本转向高价值,引领智能组串式成为全球主流;未来将通过“光储用网云”融合,打造智能光储发电机,加速光伏成为主力能源。同时,坚持生态共生战略,与客户、伙伴、设计院等产业链伙伴紧密合作,共同为数字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碳中和目标做出卓越贡献。




版权所有 2001-2011 京ICP备10214260号-2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472号


技术支持: 酷站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
Baidu
map